![](https://chih-yuu.me/wp-content/uploads/2021/05/20210504洗錢-e1620058453933-768x315.jpg)
洗錢,Money laundering,俗稱為「將黑錢漂白的行為」,正確來說就是把不法的資金,透過各種方式的轉換,掩蓋不法資金的來源,讓最後的錢看起來是合法的。
2021年4月20日,金管會對外說明,我國將於7月1日起將「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」納入洗錢防制法的範圍,並將於5月7日邀請國內八家虛擬通貨交易平台業者,參加金管會所舉辦的防制洗錢以及打擊資恐辦法公聽會。這次的公布將影響未來國內市場虛擬貨幣的交易,必須確認身分、保存交易紀錄,若發現有可疑交易行為,平台業者有義務申報。
那….為什麼需要洗錢呢?首先,犯罪所得依法是會被沒收的,因此詐欺、賄選、搶劫、強盜、恐嚇、賭博、販賣毒品、人口販運等等在刑法範圍的犯罪收入,如果被查到一律會被沒收。但前提是犯罪要成立,而倘若犯罪成立的當下,查不到我的犯罪收入,那就不會有沒收的問題了,反正爛命一條嘛!因此,這讓人動了歪腦筋去掩蓋這些不法所得的來源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轉手多次並且透過現金交易,難以查到現金流向,自然就可以淡化足跡。像是媒體上常宣導不要提供自己的帳戶資料給別人,提醒青少年不要去當車手,都跟洗錢有很大的關係。
但一般犯罪的洗錢,第一、數量不大可能不至於動搖國本;第二、一般人的能力可能有限,對政府機關而言,相對容易追查。最讓國家主權害怕的會是兩種層面的洗錢,「金融與經濟犯罪」以及「恐怖攻擊」。大家可以去查查洗錢防制的歷史,在美國911恐怖攻擊世界之後,原本被譽為租稅天堂的國家,如瑞士、列支敦士坦、盧森堡都受到嚴格的洗錢防制管制。金融與經濟犯罪也是一樣的,大集團的不法吸金,其龐大的金額可能會造成國家的經濟紊亂,以及規避租稅,逃漏稅也被視為是不法利得的一部份。
書籍介紹
《洗錢》,日本經濟小說,作者是橘玲。繁體中譯本,由經濟新潮社出版,2008年初版。
主人公工藤秋生,是住在香港的日本人,在香港從事理財顧問的工作,但這份職業並不受雇於任何一間公司,而是個人透過網路接案。書中反覆提及秋生幫助日本人來香港開立海外帳戶,或是設立境外公司,典型的利用空殼公司搬運資金的方式。但最精采的部分,是一個美麗女子在設立境外法人、運用海外帳戶將五億日圓搬走之後,人也消失了,被債權人找上的秋生只好回到日本解決問題的過程,愛恨交織的故事很值得一讀,最後你能從故事中看到人性的貪婪,你以為你什麼都有了,事實上慾望無窮,對恐懼也無窮。
這本書所提到的操作方法都會很仔細的解釋步驟跟其所規避的法律,而且透過秋生的角度,可以認真地思考到底這樣的行為是合法或非法。以2021年的上帝視角來看,其實已經有很多手法不適用了,又或是現在的科技能支持更簡便的方式。但這本書還有令我感到印象深刻的部分,與其說這些洗錢手法令人驚訝,為了搭配這些洗錢供應鏈所生的服務更令我覺得有趣,例如書中陳先生所經營的私人服務信箱,負責提供信箱租借服務以及電話轉接的服務,有或是提供律師公證的亨利,這些配套措施都是為了增加驗證身分的困難性。然而,即使你已經用了許多間接的方案來增加身分的隱匿程度,看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恐懼是「只要你曾經親自留下足跡,就給予他人機會畫出你的人生地圖」,那怕只是一間2人組成的徵信公司。
《洗錢》用一個主角的故事,告訴你投資的風險、人性的貪婪,每個鋌而走險的背後都是經過精密的成本計算,跟大家分享一段我覺得個人資料很有價值也很廉價的敘述,作為這篇的結尾:
「天底下沒有祕密」恩田笑著說
「比方說,NTT或是手機公司,總有一些職員想把公司的資料拿出來賣錢。通常都是因為賭博而向地下錢莊借錢還不出錢,結果,業者就會找來專門蒐集資料的公司,威脅那些欠錢的人出賣公司的顧客資料,以償還利息。萬一被公司發現,也只是遭到開除而已,比起被人追債,公司的倫理規定根本就無足輕重了。由於只是敲一下鍵盤而已,他們甚至不會有罪惡感」
橘玲TACHIBANA Akira (2008)。《洗錢》(初版)王蘊潔譯,經濟新潮社。頁176-177。
不過這本書種類是經濟小說,內容皆為虛構,不指涉任何事件。大家有興趣可以找資料來看實務上的案例,如有雷同,純屬巧合。
參考資料:
1、虛擬貨幣 將納入洗錢防制,經濟日報,2021/4/21,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5613/5402269
2、確切執行洗防規範 虛擬通貨公聽會7日召開,工商時報,2021/5/3,https://ctee.com.tw/news/finance/45422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