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如何寫完一篇碩士論文 (上篇)

如何寫完一篇碩士論文 (上篇)

不是學霸,但能裝作學霸,學霸系列第一篇,和大家說說怎麼寫論文。

2022 年 6 月,出國的前一個月,終於完成了口試,這真的是漫漫長路,我的碩士學分早在今年 1 月就修完了,隨著跟指導老師應允的畢業期限,從去年 12 月、今年 3 月……,趕在最後期限,實屬汗顏。

沉澱了一個半月,現在想紀錄一下,我如何完成我的碩士論文,又參考哪些特別的素材吧!

主題最後,我想分享一些我對於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的看法,對於這個所有興趣的同學們,可能會因為 SEO 看到這一篇文章,或許我的分享你可以參考看看,為了讓大家方便閱讀,會分成上下集。

👉 下集在這裡(口試 & 之後⋯⋯)

如果你是因為「碩士論文」點進來的,我要告訴你,這是一篇商學院論文,如果讀者是理科生,需要進行實驗、分析數據,可能不適合,就當個故事聽聽吧!

拙著請參考

為了證明自己沒有騙人,這就附上我的論文資訊,大家可以參考看看。智慧財產管理、IP 開發與交易、一源多用都是很有趣的主題,即便我未來的職涯不一定會跟這個有關係,但應該一輩子都會關注的吧!

  • 題目:論文化創意產業的智慧財產管理– 以小說與劇本的IP開發與交易為例
  • 學校:政治大學 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
  • 本論文永久網址:請按此

我沒有鎖權限,可以直接下載電子全文。

上傳論文到學校系統的過程中,會有一個授權設定的環節,可以選擇電子全文公開的日期,最久是 5 年,但有感於自己崇尚科技自由,喜歡用電子看文本,反正寫都寫了,沒什麼不好公開的,就選擇「立即公開」了!

一篇論文的誕生

好,前面廢話這麼多,現在要來跟大家分享論文難產的過程了,寫論文有多痛苦,大家可以去聽聽當紅 Podcast 《好味小姐開束縛我還你原形》EP 25,主持人之一的脆脆的辛酸血淚史,比我更加深刻。

我要寫什麼呢?

「我要跟老師 Meeting」。相信很多人都會聽到讀碩士的朋友這麼說吧!但如果什麼都沒有準備,傻傻地去找教授,即使不被鞭也浪費時間,所以還是提前準備一下吧!

論文嘛!我覺得它的目的是「解決一個問題」,所以重點是找出你想要討論的「問題」,不論是隨波逐流或自有見地,在找教授開會以前,先列出自己想要研究的「幾個」問題(傻孩子,會被刪啊,多準備一點啊…)。

我自己比較幸運,碩一的時候,獲得一個參與研究計畫的機會,當時就是與「智慧財產管理」相關,也因此提前看了比較多資料,所以自己很早就想研究這一方面的問題。

但是,我其實只抓到大方向而已,最一開始想要做的是智慧財產管理的標準,但是資料不多,而且我覺得標準的制定太難了,不是一個碩士論文可以表達完整的。之後想討論中小企業的智慧財產管理,然而,在和資策會的前輩訪問過後,突然找不到自己的問題重點,開始懷疑自己。後來,就決定把智慧財產管理跟 IP 一源多用結合,想要在一個特定的領域的特定活動,來探討智慧財產管理的實踐與理論。

所以距離最終題目的誕生,我其實經過了三個猶疑的階段。

如果問我,這是一個好題目嗎?不知道,老師沒有反對(也可能是因為時間不夠了吧!),但至少這是一個我有興趣的題目,至少之後的訪談,我做得很開心。

從第 1 到第 2000 個字

好了,題目出來了之後,望著潔白的 word 和桌上的畢業標準(論文字數至少 1 萬字),開始發呆。

討論題目的時候,老師應該會給學生幾個研究的方向與文獻,不過也有放生的情形。不管是哪一種情形,都應該要開始蒐集資料,但盲目的大海撈針,其實很難找到問題的關鍵,尊敬的馮老師曾經說過:「碩士論文要小題大作」,但大作不能毫無依據,畢竟我們只是小小的碩士生,寫文章要有所依據。

所以我建議蒐集資料可以分成三個階段。

第一個階段,先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,釐清自己的研究主題是什麼,所以這個階段的文獻蒐集要能夠知道這個主題有哪些討論,目前的進展在哪裡,最近有發現什麼變化嗎?自己比較喜歡哪一種說法,有哪些資料有誤。

接著就要寫出架構,就像寫文章一樣,論文的架構就是文章的大綱,敬愛的宋老師說過:「題目跟論文架構百分之百會改」。沒錯,但先把架構寫下來,能夠快速幫你釐清自己需要什麼資料,有哪裡還需要再想清楚。

這裡提供幾個我曾經參考過的網路資訊,很受用🥰

  • 吳朝欽老師:碩士論文要怎麼寫? → 說明為什麼要寫論文,論文的目的,我當時透過這篇文章告訴自己,我沒有要驚天動地,更能體會馮老師的「小題大作」說。
  • 孫本初老師: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 → 很仔細地說明每一個架構,包含適合的字數、撰寫方式、各段重點等。我當時透過這篇文章真正的了解,什麼是論文?
  • Jacob Sheu:論文可以這樣寫 → 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分析每個章節的重點,我覺得可以用這位的方法整理思緒,我當時就畫了一個表格,用白話的方式寫下了自己的想法。
  • 張正杰:文獻探討的重要 → 如何正確地使用資料,論文抄襲一直是很嚴重的問題,我們無法知道多年後自己會不會成為總統、議員、市長或名媛,即使再爛,論文還是要自己寫喔!

最後的階段,就是開始寫的時候,你就會發現還有哪些資料不齊全了,建議有想法會推論的時候,就趕快查個資料,你就會發現,早就有人討論了,我們小碩士寶寶,很少會有驚天動地的發現啦!

如何找到你需要的資料

先打個預防針!關於如何找文獻,怎樣的文獻才是好文獻,如何做才是嚴謹,眾說紛紜。

我分享的方式是幫我最大化的找到「碩士論文」所需要的資料,但大家都要放在心上的是「不是找到的資料都是好資料」,事實上約有 80% 的資料都沒有養分,以我自己的論文而言,我不認為能成為其他人的養分(不如這篇文章有用😭),所以引用文獻時要小心選擇,最好多方查證,才不會口試的時候被抓出來鞭。

  1. 關鍵字使用「英文」:這樣說很地獄,但多半…英文文獻都比中文文獻更多、更新(簡中也滿多的其實…),所以請用英文關鍵字檢索。
  2. 擅用 “Google Scholar”:我們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。
  3. 逛逛學校圖書館、國家圖書館、市立圖書館:雖然現在 google 很方便,但 SEO 這件事情真的不好做,各圖書館的檢索系統也有待加強,常常用關鍵字找不到自己需要的資料,請找幾個週末到圖書館去晃晃,你可能會很有收穫!
  4. 從文章中找文獻:專業的學術論文引用絕對是很嚴謹的,重要的期刊(獲得SCI、SSCI收錄)都會要求作者要引用正確的文獻資料,所以可以從巨人身上找巨人。
  5. 抱指導教授大腿:找到的資料整理之後跟老師討論,老師通常會鞭(?)你一頓之後,提供更好的文獻情報。

誰能給你一雙大手 💪

你的老闆是最重要的人,但通常老闆會很忙,而且遇到就會收到老闆關切,所以你必須學著從其他人找溫暖。

與老闆 = 指導老師相關

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。同門學長姐大概就是這時候最重要了,不管是畢業的學長姐或是就讀博班的學長姊,能問多少就問多少,畢竟人家吃過的鞭比我們還多。那如果你跟我一樣有社交恐懼症,那請去閱讀同門學長姐的論文,可以找跟你的研究方法類似的論文,或是研究主題類似的論文,大概都能看出一點端倪。還有所辦的助教,助教看過的風風浪浪太多了,不妨也可以請教一下。

對了!論文是不是要引用自己老闆的文章,這個也可以從學長姊的論文中找答案,只要有擦到邊,肯定要引的。

與查找分析文獻資料相關

搜尋文獻的方法,可以找博班學長姊跟其他教授討教。我這不是幫你找到聊天話題了嗎?提起這個問題啊,往下都沒有你插嘴的機會呢!除此之外,也可以去網路上找資料,網路上滿多好人分享的(跟我一樣),也有專門針對文獻資料整理的書籍喔!

與論文主題相關

這裡我想提一些比較不一樣的人。

如果你有實習或是指導老師有幫學校的 EMBA 學生上課,可以多自願擔任老師的助理。特別是商學院的學生,我認為從職場上或 EMBA 課堂上,你可以從中認識相關領域的前輩,就可以請教他們實務的看法。實務的看法會帶給學術理論許多反思,也可能幫你找到疑問的癥結點,這是我之前沒有想過的。

當然透過熟人介紹也是一種方法,在下的論文訪談對象,就是透過強者同學介紹的,真的非常感謝他😘。

多參加相關議題的研討會也是一種方法,尤其現在許多研討會都在線上舉辦,大大減少了參加研討會的成本,也能讓自己知道這個議題最近有什麼新的討論與爭議,是個能讓自己的論文跟上時代的做法。

與心情相關

寫論文這條路很孤獨,常常會聽到人家說:「隨便寫寫就好了,OOO的論文那麼爛都可以畢業了」,或是「現在都抄一抄就好,這麼努力幹嘛」、「只是篇碩論而已,有這麼難嗎?為什麼還不趕快寫完」之類的廢話。

我的臉如此之薄,至少不希望自己的論文像坨屎,再怎麼樣我個人都要先接受他的存在,才會發表嘛!但別人不會知道呀!心情鬱悶是肯定的,不過快樂與難過都不會改變寫完論文才能畢業的事實,為了讓你重見天日那天不會眾叛親離,你可以先跟周圍的人打個預防針:「那個…我要寫論文了,啊那個脾氣方面,應該不好,請多多包涵,鼓勵代替責罵,我口試過的當天,請你吃飯!」

與肥胖相關

這個…我還在努力,對我而言,心情差跟食慾大大概 1:10 成正比,所以先吃一吃,之後再努力運動吧!

👇來,以下影片先存起來,畢業後再看,乖…

我覺得很有趣的減肥影片,但運動也很重要啦,看起來比較年輕 >///<

《上篇》分享就到如何找外援為止。

其實呢,論文寫完,這個艱難的旅程也到了尾聲,但是還有一關,那就是口試,下篇會分享我的口試經驗,還有後續可能會遇到的困難,以及我對於滋養我的政大科智所的小心得,讓我們繼續看下去。🙏

👉 如何寫完一篇碩士論文《下篇》在這裡,快接著讀下去…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