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如何寫完一篇碩士論文 《下篇》

如何寫完一篇碩士論文 《下篇》

不是學霸,但能裝作學霸,學霸系列第二篇,接著和大家談畢業論文。

還記得上一篇講到要怎麼警告身邊的朋友寫論文的自己會變得又兇、身材又走樣…

👉《上篇》請看這邊

接下來就跟大家聊聊初稿寫完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…

論文初稿完成了,接下來呢?

當然要接受指導教授愛的審視啦!這時候,如果你跟我一樣,是一次寫完才給老師批改的話,就會體會到跟我一樣的痛苦,那就是我收到至少 5 個大範圍的更改要求:「邏輯不順、篇章不連貫、案例太少、引用太過偏向中文文章、無法聚焦主題」等等…

現在想起來還是滿讓人焦慮的,但其實比起每寫一段被訂正一次(有的老師會喜歡這種方法,安排進度讓學生跟著進度完成論文),我其實比較喜歡這種一篇改的,原因是至少我自己有一張完整的地圖,而且自己有一套劇本可以解釋論文,如果我今天一章一章跟老師討論,會不會比較不完整呢?我會有這樣的疑問。

總而言之,在口試之前必須把論文稿給口試委員看過,需要抓 1-2 周的時間,所以我 4 月底才給老師初稿,距離口試的六月初也沒有剩什麼時間,很慶幸的大概三周過後,大概在 5 月底,就完成正式論文初版,通過了 turnitin 可以將論文寄給口試委員了。

💡 論文要不要寄紙本呢?
近年來因為強調少紙化,這個問題出現的很頻繁,你可以在邀請口試委員的時候詢問是否要寄紙本論文給老師,做為參考,三個口委,我只有寄給一位,如果老師沒有指定,印最簡單的 + 白色封面的就可以了,畢竟只是初版,不用印很精緻。

口試的開始與結束

好的,要準備最後一關了,口試。口試就是把你的研究報告一次,並接受老師的提問。報告時間不用太長,請抓 20 分鐘即可,把論文摘要成簡報,順順的講下去就可以,會有一位口試老師擔任主持人控場。接下來,就看自己的造化了,我們所幾乎沒有黑臉老師,口試委員也不想得罪你的老闆,即使認為你的論文就是一坨「🟤」,也會很禮貌的稱讚你的用心。

我很幸運,沒有遇到提問,老師們就把他們的想法告訴你,記得如實筆記!最後會由老闆做結,好的老闆會告訴你修改方向,那如果沒有說,你就自己把老師們的意見整理一下,再安排 meeting 時間,和老闆討論一下,聽說有的時候老闆並不同意口委的意思,就可以不用改了。

全部結束之後,老師們會把你趕出口試教室,討論你的分數,當場就會宣布,我的口試成績是 86 分,大概不怎麼高吧!但是,能通過就好啦,幾分都是 OK 的。

💡要怎麼找口試委員呢?

原則上會有老闆推薦,然後你自己再去跟老師們敲定時間。但如果你在研究的時候,有特別喜歡哪一位老師,會是你的研究就是基於某位老師的研究之上,你可以查查看是不是有符合學校訂定的口委資格,然後去跟老闆討論。反正,幾乎都要老闆同意啦!不要傻傻的自己去邀請,被老闆打槍喔!

💡口試怎麼準備?

口試結束之後,就要修改論文啦!我當時洋洋灑灑的列了 14 個待改事項,大約用了 2 天修好,寄給老闆,又陸陸續續的來回 2-3 次吧!總共花了約 1 周的時間完成最後的修改,這個時間上要看你口試的日期,我是我們屆比較早參加口試的,所以老師當時還沒有非常忙碌,然而,如果到了 7 月的口試旺季,老師們回復的時間大概會晚許多吧!

最後,就是要把論文上傳圖書館的系統,然後送印,因為要印正式的論文需要送專業的印刷廠,通常會需要 3 個工作日,我因為無法在台北停留太久,所以付了加急費,用 1 天工作天完成(好貴…超級無敵貴),繳交給圖書館、所辦,辦完離校手續之後,終於在磅礡的雨天中完成我的畢業大地遊戲。

credit: CY 2022/6/24 @NCCU

關於我在科智所的種種

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,前身叫智財所,強調把實務結合學術,從學生自己動手做中學習。當初參加招生宣傳的時候,有幾項很吸引人的活動,便是參與國外的參訪、國內企業的實習活動、參訪,還有許多業界的學長姐交流等等。

但是…我就讀的時候剛好遇到 covid-19,這些看起來炫麗的活動都沒有辦法舉辦,到後期所有的活動、課程都變成線上了,感受差異很大。所以,資源是有的,但被限制住了。

那我就來說說課程吧!

我是智財組的學生,所以我就針對智財組的課程分享,雖然說系上也很鼓勵我跨組修課,但我沒有這麼做,既然沒有經驗那當然就沒有資格說科管組的老師怎麼樣,少數幾堂修的課都是讀案子比較多,而且都是大班課,所以比較少深入的討論。

智財組的話,我覺得跟法律系最大的不同就是,我們沒有在分析法條,比較著重在案子的討論,比較實際一些,目前四位老師屬於智財組的:馮老師、宋老師、鄭老師、陳老師,但這幾年因為老師休假、請假,這三年的課真的開得比較少,後期甚至還要去上法律系的課程。關於這些問題,我們有反應過了,就是不知道所上會怎麼解決,大家可以在招生說明會的時候問問看,不要進來了卻沒有課可以修。

至於上課的品質嘛!因人而異啦,我覺得針對個案和老師討論,是有滿多收穫的,研究所不是一個探討正確答案的地方,所以即使你認為老師的意見不對,也沒有關係,討論嘛!本來就開放不同意見;換言之,如果你整堂課就是坐在那邊聽課,那…應該收穫都不好吧!

最後想談談收穫的問題,我自己整理出幾個你可以在短時間內有收穫的方法:

  1. 上課積極討論:對於有興趣的案件,可以多查資料,然後在上課的時候把握機會跟老師討論,身邊有很多同學都是靠自己閱讀以後吸收,再把東西變成自己的。
  2. 如果你的目標是拓展人脈,多參加活動、研討會、當幹部,並且主動跟教授、學長姊、演講者留資料,有同學下課之後會寫信感謝講者,這是一個好方法,留資料之後,去 linkedin 加關係,都是可以維繫人脈的方式。
  3. 想要快速找到研究題目跟完成論文,可以在碩一的時候就選定研究方向,然後不管哪一堂課的報告,都可以努力跟你的研究主題擦上邊,這樣會很快速地蒐集資料。
  4. 找實習或當老師的研究助理,研究生了就不要再做大學生的打工了,多接觸一些實務吧!跟已經出社會的同學聊聊也是個好方法,你會發現一些不同的思維,也會知道時間是很重要的。

總結,政大科智所呢!給我很多特別的經驗,但這些經驗不是從課堂上獲得的,大部分都是老闆給我的機會,所以對於我的老闆,我是很感謝的。至於我最喜歡的課,是馮震宇老師的智慧財產權法以及著作權法律與管理,但難過的是,馮老要退休了,所以…之後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再開課。

credit: CY

🎈 Bonus Time政大科智所找老師是在一年級下學期,會辦一個說明會,每個老師會各自說明自己的收學生方法跟研究主題,所以不用太著急,先上過老師們的課程之後,再做選擇吧!跨組選老師在我們所很常見的,不用著急。

如果你對於我們所有什麼好奇,或是在碩士生活遇到什麼困難,我很歡迎跟你聊聊,都歡迎透過留言或 email 找到我喔!^ m ^